? Windows用戶常常在電腦的操作界面上都會看到“X”(關閉)。X是一個強大的符號,可以、彈出窗口、工具列、分頁以及其他任何可能占據(jù)我們屏幕空間的東西。按下“X”鍵去關閉某種功能已成為我們日常一種電腦使用習慣,或者說一種本能動作,也成為了網(wǎng)絡或軟件的設計標準。
雖然這樣子看起來“X”好像一直是圖形界面的一部份,但當我們簡單回顧圖形界面的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事實好像并不是這樣子的。
那 “X”是在什么時候第一次出現(xiàn)在UI的字典里的呢?讓我們從現(xiàn)有的Win7、Win8.1 “X”開始,一起來回顧下“X”的起源:
如果你是Windows老用戶,那你可以在屏幕上看到至少一個“X”的符號,但是Windows 1.0并沒有使用“X”這個符號來(如下圖)。
Windows 2.0也沒有:
3.0還是沒有:
Windows 3.0
一直到了Windows 95,才出現(xiàn)“X”這個符號,并且加入了右上角的放大與縮小的功能。不過,它不是等到Window 95才出現(xiàn),而是一個Windows 95后期才加上去的改動。
Widows 95
我們可以從早期的Demo(代號:芝加哥)可以看出端倪。這時,我們可以看到縮小、放大的符號已被重新設計,關閉視窗的按鈕也跟之前一樣在左上角而非以“X”的方式在右上角出現(xiàn)。
Windows Chicago August 1993
可以說,Windows 95就是把“X”這個符號推廣普及的“始作俑者”。
Windows 95一直都是以讓電腦普及為目的而產生,也因此他們的目標則是讓所有新接觸電腦的人都可以學會怎么樣使用Windows 95。而對于Windows 3.0設計的改動主要來自使用者對于使用性所給回饋與建議。
最后,Windows 95成功了,擺脫了其他系統(tǒng)的競爭者,而且被全世界的用戶所接受。
注: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