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市場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已經進入相對理性的階段,用戶對于數字營銷也越來越不感冒,而是開始向一些品牌,口碑,品質,服務等各項綜合能力高的企業(yè)的產品傾斜。
![](http://m.negubide37.com/file/upload/201311/22/09-30-32-12-24476.jpg)
![](http://m.negubide37.com/file/upload/201311/22/09-30-35-17-24476.jpg)
![](http://m.negubide37.com/file/upload/201311/22/09-30-32-12-24476.jpg)
![](http://m.negubide37.com/file/upload/201311/22/09-30-35-17-24476.jpg)
![](http://m.negubide37.com/file/upload/201311/22/09-30-38-16-24476.jpg)
![](http://m.negubide37.com/file/upload/201311/22/09-30-26-22-24476.jpg)
我不是什么IC行家,只是和英特爾,高通,博通等企業(yè)打了十幾年交道,耳濡目染,也有了不少了解,因此在這里就聯發(fā)科昨天發(fā)布的八核手機芯片和幾款同期發(fā)布的八核手機談談我自己的看法。試著從營銷,應用和技術幾個層面談一談大家對核戰(zhàn)的一些討論熱點。
智能手機這幾年的發(fā)展速度已經很難用什么形容詞衡量了,企業(yè)必須依靠強有力的營銷來吸引用戶的眼球,從而在競爭激烈的消費類電子市場謀得一席之地。因此,圍繞智能手機的各個部件都成了營銷的關鍵點,而數字游戲則是體現這些部件最簡單的營銷手段。
不僅僅是核數,手機的關鍵部件都被運用了數字游戲的營銷模式。比如攝像頭從30萬像素到了1300萬像素。屏幕分辨率已經到了2k,4k的地步。手機屏幕大小的數字營銷更是過猶不及,幾乎任何一個尺寸都有廠商推出相應的產品。而手機處理器的核數從單核,雙核,四核再到最近的8核,更是芯片廠商和終端廠商推出的最有力的一個數字游戲。
這些數字游戲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恐怕還是管用。比如4核大戰(zhàn)在芯片廠商和終端廠商的聯合推動下,讓普通消費者誤以為就是比雙核的快,比雙核的好,盡管事實并非如此簡單,但仍然迅速普及。因此,在今天競爭更為激烈的時期,推出8核也就不奇怪了。
不過,我要說的是,數字游戲也要會玩,并不是數字越大越好,而是必須根據部件的物理屬性,合理的,推出用戶可以簡單理解的范疇和范圍之內。比如這里說得核數,我認為雙核,四核,八核勉強可以說得過去,在消費者理解的范疇之類。但是如果再推所謂的16核,32核等就不會有太大的效果。類似的,攝像頭現在主流是1300萬像素,這已經到了消費者能夠理解的范疇上限,你再去搞個3000萬、5000萬像素就已經超越消費者理解的范疇了。
另外我還要強調的是,不要搞過于技術化的數字游戲,比如英特爾在移動芯片上強調的所謂單核雙線程,雙核四線程等等,專業(yè)人士能夠明白這其中的意思,但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就遠沒有雙核,四核那么簡單,因為你還要給普通消費者講什么是線程技術就大錯特錯了。
對于今天的消費者而言,雖然普遍對PC、對智能手機有較多的了解,但更多的是應用層面的,遠沒有當年我們DIY時期對電腦知識的了解,手機其實也是如此,大家只要會用就行,比如在智能手機上怎么拍出更好的照片,怎么用社交網絡,怎么玩游戲即可,至于說這款手機到底是怎么設計的,里面的技術參數到底如何并不重要,而且不需要了解那么詳細。因此,對于終端廠商而言,就需要用一個簡單而直觀的,能夠和各種應用對接,并且能夠更直白的告訴消費者這個配件的參數可以大大提升應用的效果和體驗就行了,于是拍照就把攝像頭的像素越搞越大,處理器核數搞的越多感覺就是性能越好等等。
凡此種種,其實都是廠商給消費者玩得一個數字游戲,合理即存在,談不上對不對,關鍵是要理解消費者的認識水平,拿出合理的數字營銷都是可行的。
在說說技術層面。從過去英特爾在PC領域的芯路歷程以及ARM規(guī)劃的芯片發(fā)展路線圖看,多核是必經之路,無可厚非。但是單純增加CPU核心,性能提升帶來的回報會越來越少。在PC領域,CPU基本已穩(wěn)定在四核。移動領域由于電池發(fā)展的更大局限,則向利用GPU和DSP分擔CPU工作并實現更低功耗的方向發(fā)展。只是說,這幾年智能機的發(fā)展和競爭過于激烈,不得不提前將核戰(zhàn)引入競爭。尤其是對于聯發(fā)科這樣的追趕者,總是利用更為出其不意的招數來打亂領導者的部署進度,從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許多非主流品牌就會對這種數字營銷格外青睞,也更愿意跟隨聯發(fā)科打這種營銷牌。
那么,從手機的角度講,八核需不需要,用戶該不該購買呢?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智能機發(fā)展到今天,已經開始出現兩種新的發(fā)展方向,那就是支持輕應用和重應用。
由于手機受到屏幕大小,供電技術和用戶體驗的限制,5寸以下屏幕所能承載的應用相對有限,就算處理器等能夠處理各種應用,對消費者而言也不會有太好的體驗。因此,有人認為沒必要給這種手機配置過高的處理器,隨著html5的發(fā)展,基于web的應用開始流行,firefox瀏覽器的推出等等都是輕應用的代表,把應用處理放到網絡上,而手機側更多的是操控和顯示。這種情況下,手機處理器就沒有必要強調過高的性能,從而更多的是強調手機的整體性能最優(yōu)。
但是這幾年隨著大屏手機的流行,也就是5寸到8寸,所謂的Phablet大屏幕終端的出貨量不斷增加。Phablet在所有智能手機中所占的出貨比例由上年同期的3%擴大至21%。很多移動互聯網應用的體驗大幅度提升,尤其是視頻、游戲等高強度業(yè)務在大屏智能機上需要更好的體現,因此重應用也是個趨勢,這就要求手機芯片需要更好的承載這些重應用。
我們看到聯發(fā)科推出的mt6592八核芯片相較其前系產品幾個比較新的亮點,比如支持h265,并行多任務處理等事實上都是在大屏幕上才能夠有更好體驗的技術配置。因此,我認為采用mt6592的終端都應該是5.5寸以上的智能機,甚至可以說8寸+平板才是其真正的用武之地。
我一直說,好馬配好鞍,智能手機強調的是均衡,突出任何一項硬件,如果沒有優(yōu)秀的軟件優(yōu)化都不會是一部好手機。因此聯發(fā)科的八核產品還要用對地方。
至于說明年會不會是八核年,這要看市場的接納度以及八核產品真正上市之后的表現,包括能否在供貨端保持暢通等等。另外,還要看其它廠商是否會跟進核戰(zhàn),比如高通,博通,三星,蘋果等公司,還是向64位發(fā)展。
智能機市場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已經進入相對理性的階段,用戶對于數字營銷也越來越不感冒,而是開始向一些品牌,口碑,品質,服務等各項綜合能力高的企業(yè)的產品傾斜,所以,無論是四核還是八核,能不能給用提供更好的體驗才是關鍵,這一點蘋果A7的CPU部分還是雙核,卻利用增加協處理器,增加三級緩存和DDR3內存接口等創(chuàng)新來提升其SOC的整體性能,不得不說也是巨大的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