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fā)現(xiàn)銀河系中運行速度最快的恒星。
本報訊 大部分恒星都位于一個星系之中,例如人類所處的銀河系。這些恒星受到星系引力的束縛,以一種有序的方式環(huán)繞其中心運行。
天文學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一些正在挑戰(zhàn)這一趨勢的恒星,它們似乎具有一種速度,能夠最終使得自己完全脫離星系的掌控。
如今,一個天文學家小組在銀河系中發(fā)現(xiàn)了一顆迄今為止以最快速度飛奔的恒星—其速度達到了驚人的1200千米每秒(約合270萬英里每小時),研究人員開玩笑說:“以此速度,5分鐘就可以從地球飛到月亮。”但奇怪的是,這顆恒星卻并非來自于那些通常所說的“逃跑恒星”。
研究人員曾一直認為這些掙脫星系束縛的恒星來自于一個星系的中心。當一對雙星系統(tǒng)中的恒星太接近位于銀河系中心的特大質量黑洞時,巨大的引力場會將這一對恒星撕開,進而將其中一顆恒星向黑洞內部牽引,同時將另一顆恒星拋向星際空間。
研究人員利用位于美國夏威夷的w.m.凱克望遠鏡觀測了這顆名為us708的恒星,并獲得了us708的距離、視向速度和切向速度。他們還參考夏威夷的pan-starrs1觀測望遠鏡之前和最近的觀測結果,計算出了這顆恒星真實的運行速度。
類似us708這種跑得超快的恒星有一個專門名字叫作超高速星,其速度足以脫離銀河系的引力束縛,未來將飛出銀河系。
此外,除了證實us708所具有的驚人速度外,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這顆恒星并非起源于銀河系的中心。
研究人員注意到,與其他不受星系束縛的恒星不同的是,us708是一顆致密并快速旋轉的恒星,同時該恒星富含大量的氦。而氦星通常是大質量恒星失去外層氫后的殘骸。
研究人員在3月6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研究人員推測認為,這些跡象表明us708曾與一顆白矮星—這是一種古老恒星燃燒后的殘骸—配對構成了一個雙星系統(tǒng)。
在上述情況下,白矮星的引力會吸引其伴星中的物質,即us708外層的氫,直至這顆白矮星大到足以點燃其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并最終在一場劇烈的爆發(fā)中崩塌為一顆所謂的ia型超新星。
研究人員相信,正是這顆白矮星“伴侶”的爆發(fā)驅使us708踏上了自己的星際逃亡之旅。
雙星系統(tǒng)是指由兩顆恒星組成,相對于其他恒星來說,位置看起來非??拷奶祗w系統(tǒng),聯(lián)星是指兩顆恒星各自在軌道上環(huán)繞著共同質量中心的恒星系統(tǒng)。
雙星可以當成聯(lián)星的同義詞,但一般而言,雙星可以是聯(lián)星,也可以是沒有物理關聯(lián)性,只是從地球觀察時在一起的光學雙星。雙星系統(tǒng)是天體物理學中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對于研究不同天體間的關系問題具有重要意義。